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定位问题与结构构想
近期,由未来科学城管理委员会指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联合举办智库能源日活动。相关专题小组聚焦“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定位问题与结构构想”主题,邀请国网经研院吴新平、国网信产集团牟江涛、国网空间技术公司朱晓康、国网能源院刘素蔚、柳占杰进行讨论,相关结论与大家分享如下。
能源数字化转型的定位问题与结构构想
与会专家围绕能源数字化特点、数字化转型定位和数字化转型节奏三个问题,讨论形成以下主要观点。
关于能源数字化转型的特点:一是要有完整的生态体系。这是由能源和数字化的特点决定的,因为能源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单一的技术应用,也不是数字技术在单一领域的应用,需要建立起业务连接、技术融合、领域协同的生态体系,共同实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二是数据驱动的工业智能。数字化转型使得能源行业可以采集大量高价值密度的工业级数据,并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利用,由于工业智能具有严谨性,这将有别于社会领域的技术路线和商业模式。三是系统集成的高效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作是对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和优化,打破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由于能源行业普遍对安全性更加敏感,如何尽快找到“破”与“立”的平衡点,是能源数字化转型推进顺利与否的关键。四是绿色发展的价值导向。数字化转型不仅着眼于提高能源企业自身的业务效率,相比与其他行业,更有责任与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政策要求结合起来,在转型发展中进一步彰显企业社会责任。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定位:一是发挥助推器作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能源电力行业各个业务环节,提高系统可控性和可靠性,实现高质量的供应和管理,还可以推动能源低碳化、可持续发展,是能源电力行业全面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二是发挥试验田的作用。能源电力行业作为重要工业门类,可提供大量丰富的应用场景,也促进了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三是发挥催化剂作用。数字化转型可以推动管理变革、业务升级、增值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催生形成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于数字化转型的节奏问题:首先要立足行业企业现状和需求,然后要基于主要业务和关键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同时适当培育具有行业专属特性的数字化能力,并结合战略孵化相关的数字化产业,培育数字化生态。当然,必须要深入跟踪和研判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关注数字新兴领域和颠覆式技术创新,持续动态优化数字化转型策略。
专家介绍
吴新平,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数据中心二级专家,通信工程专业,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通信调度运行、系统维护、信息通信规划编制、工程设计、ICT新技术研究和投资分析研究与技术咨询服务等研究工作。
牟江涛,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咨询顾问。管理学博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具有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研究工作经历,目前担任产业研究中心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团队负责人,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央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战略管理、产业布局调整与融合等研究工作。
朱晓康,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智能监控处高级主管。主要从事无人机、卫星等空天技术在输变电工程基建、运维、应急等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负责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在变电站/换流站的数字化应用。
刘素蔚,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中级研究员。主要从事数据管理及应用等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负责电网数字化转型研究工作。
柳占杰,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室主任,高级工程师。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团队负责人,高级研究员。主要从事电网数字化转型、企业运营监测分析、电力大数据应用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