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双碳”目标和电力新基建产业的关系
乡村振兴是新一轮促消费的核心。今年以来,居民消费持续疲软,预防式储蓄造成居民信贷疲软,优先选择偿还债务,就业形势严峻,制造业从业人员PMI连续3个月收缩,房地产业整体持续萎靡。当前,如何让资金流动起来投资县域及乡村,把乡村发展好建设好,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乡村振兴,配套先行,近期推出的新能源汽车下乡、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等政策,都是为了契合乡村振兴。
“双碳”的价值不亚于改革开放。“双碳”目标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履行大国责任,跟其他国家一道应对气候变化;另一方面,也是摆脱石油依赖、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之举,这是我国“双碳”目标背后的第一重战略意义,也是最为现实的任务。目前,我国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光伏、风电、特高压、电动汽车等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这就给人民币提供了一个在国际货币擂台赛上挑战美元的历史机遇。如果说人民币在此前的任务只是稳步推进国际化,那么在未来几十年的责任与担当就完全不同了,要抓住全球能源体系变革的机遇,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化属性的“绿色能源人民币”。
能源体系的变革,背后代表着全球产业结构的重构,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塑。当下,新的“碳—货币”环流正在形成,去美元中心化,“人民币—碳税”取代“石油—美元”体系成为未来趋势,在这场绿色工业革命中,谁掌握了技术和资源,并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谁就能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实现真正引领。
从2022年底开始,全国先后有近十个省(市、区)一改几十年的电价特点,在中午光伏出力高峰期采用低谷电价,甚至是深谷电价,这对分布式光伏的发展是一个巨大挑战。一是拉长既有投资资金回笼周期,二是打击了行业投资积极性。究其根本原因,除了现货的压力之外,更多的还是电网消纳压力过大,只能通过价格手段,暂缓分布式光伏的大量接入。在“双碳”政策中,发电企业和投资机构等负责新能源建设,电网企业负责新能源消纳,但这样的政策明显不利于“双碳”战略的推进,电网企业压力过大显而易见。6月1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也是为了从政策技术层面加大电网消纳能力。
电力新基建产业引领世界是当前重中之重。电力新基建产业包括什么?包括分布式能源(微电站)、充电桩、储能(微储能)以及直流电器等,这些电力新基建产业的共同特点是直流输出。国家要实现新能源在国际的引领,靠的就是这些电力新基建产业。如何能够引领世界?关键靠“质优价廉”,质优价廉的前提是提高产能,只有产能增加,边际成本才会大幅下降。在国内,毫无疑问最大的用户就是电网,电网公司真正接受微电(能)网,接受给自身带来冲击的这些新基建产业,产能才能实现真正飞跃。
在今年5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我国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建设充电基础设施,并将这项工作与新能源汽车下乡、乡村振兴相结合。按照规划,未来“光伏+储能+汽车充电”模式有望成为农村充电网络建设的核心模式,真正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事业迈向新高度。
7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指出,到2030年前,对实行两部制电价的集中式充换电设施用电免收需量(容量)电费,放宽电网企业相关配电网建设投资效率约束,全额纳入输配电价回收。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配网还要大力发展,相信陆续还会有相应文件出台以促进配电网的投资和升级改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