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
智能电网、物联网的概念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重视,在需求和研发的相互推动下,迅速热遍全球,本文在综述智能电网、物联网发展现状和关键技术的同时,提出了我国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前景,并在应用前景下提出智能电网中物联网技术框架。O引言RFID(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自动识别技术,又称为电子标签技术,RFID技··· 了解更多2023-07-24智能电网中的信息安全技术
文章认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在智能电网部署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智能电网的信息安全主要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及备份恢复等方面;智能电网还会面对由多网融合引发的新的安全问题,如智能电网感知测量节点的本地安全问题、智能电网感知网络的传输与信息安全问题、智能电网业务的安全问题。文章基于智能电网在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 了解更多2023-07-24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
当前正值电力保供迎峰度夏的关键时刻,7月19日14时30分,全球首台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在三峡集团福建海上风电场成功并网发电,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和电力保供再添利器。该机组年均生产“绿电”超过6600万千瓦时,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投产的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单位兆瓦重量最轻的海上风电机组,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研发制造及··· 了解更多2023-07-23引入供应链管理 配网物资供应有“更优解”
目前,电力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行业间竞争不断加剧。为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其中,在配电网物资供应工作中,引入现代化供应链管理理念,能更好地补齐短板,为企业赢得新的发展契机和更多的市场配额。核心阅读●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在配电网物资供应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不··· 了解更多2023-07-23国网河南电力深化应用配电线路故障停电“百秒感知”技术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今年已利用配电线路故障停电“百秒感知”技术累计完成近700次配网故障研判,准确率超过98%,提高了配网故障抢修工作效率和客户用电获得感。依托该技术,该公司将故障平均研判时间从过去的约45分钟压降至100秒以内。配网是面向客户的末端电网,出现故障后会直接影响客户用电体验,需要尽快抢修复电。2022年6月以来,国网河南电力基··· 了解更多2023-07-23国网三明供电公司:加快配网全自动FA系统投运测试进度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水南变10千伏漠源线II回投运配网自动化FA自愈功能。这意味着配网线路发生故障后,漠源乡镇64个供电台区无需人工参与,经过FA智能判定后,将精准定位故障点区间,完成非故障区域的转供复电,保障该乡镇2000户低压客户的用电可靠性。据了解,这是国网三明供电公司推进自愈型配电网建设以来的成果之一。配网作为电力网络的“神··· 了解更多2023-07-23国家能源集团重磅发布《中国能源展望2060》
7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在北京发布《中国能源展望2060》研究成果。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冯树臣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史丹出席发布会。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国家节能中心、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国务院··· 了解更多2023-07-21优化配电网运行系统 解配变重过载难题
配电变压器(以下简称“配变”)设备是电力传输到用户的重要节点,其运行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区域内的供电质量和安全。配变若长时间处于重载或过载状态,一方面会降低设备寿命,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线路故障。因此,对配变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整,对供电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以广西为例,因农业人口较多,地形较为复杂,农村电网建设还存在一定程度的薄弱环··· 了解更多2023-07-21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发电量超200亿千瓦时
截至7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广东公司年累计发电量完成201.1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9.18%,日均发电超过1亿千瓦时,为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用能提供坚实保障。今年以来,广东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41663”总体工作方针,抢抓广东高质量发展机遇,坚决扛起能源保供责任,抓好重大风险事故整治,强化机组运营管理,加强燃煤购卸储运保障,切实提升··· 了解更多2023-07-21中船风电大力推广风储一体化项目 助力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清洁能源占比逐步提升,但大规模不稳定电源接入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挑战,部分地区弃风弃光造成资源浪费。面对这一现实问题,中国船舶集团风电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船风电”)大力发展储能技术,并加强成果运用,通过建设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等创新举措,使储能与新能源互补发展,提升能源系统灵活性、安全性。··· 了解更多2023-07-21